按照中院党组的安排和部署,我们几个年轻干警,来到了西峡县西坪法庭进行锻炼学习。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对我们来说却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西坪法庭的几天里,我们与法庭的同志们同吃同住,参加调解、送达,走访企业、群众,真正从零距离接触法庭方方面面的工作,感受基层法庭同志们的酸甜苦辣,给我带来的震动强烈而深刻,感受颇深,体会颇多。
西坪法庭位于西坪镇,处于鄂、豫、陕三省交界,距离西峡县城43公里,法庭下辖西坪镇和寨根乡,辖区总人口4.3万人,27个行政村,总面积425.6平方公里,只有三名干警,案件审理任务很重。但就是这样,西坪法庭却能够连续多年保持先进,多次被南阳中院、西峡县法院和西坪镇党委表彰,并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庭长王宏钊同志被评为“2010年西峡县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度,西坪法庭又被评为南阳市“十佳”人民法庭及南阳市勤政廉政政法单位。
刚到法庭的时候,我曾问过王宏钊庭长“现在社会矛盾突显,法院面临的信访工作压力很大,咱们这个法庭就你们三个人,工作开展的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诀窍?”王庭长笑了笑说“你看我们这个法庭,不是和其他法庭一样吗?那有什么诀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觉得自己也许找到了答案。
在整个西坪镇上,王宏钊庭长的知名度很高,很多人都认识他,走在大街上,时不时的有人主动打招呼,这些人有乡镇干部、有老板企业家,但更多的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王庭长告诉我,在西坪法庭工作的这么多年里,他走遍了辖区大大小小的村庄,每个村子的情况都要掌握,这么做有利于自己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在处理纠纷时能快速的找到症结所在,有的放矢的做好群众工作。在基层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件,更多的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件,处理这些案件,不仅要讲法律,也要考虑当地的乡俗民意,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案件办好,才能让老百姓信服。
黑漆河村我们在西坪走访的村庄之一,在和村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交流时,谈到信访问题,村里自豪的说,我们村没有一个信访户,也没出过什么刑事案件。这一切不仅得益于黑漆河这几年生态农业和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基层组织与人民法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村里,如果有谁家发生了矛盾,村干部会积极进行协调,并主动邀请法庭干警到场,讲解法律知识,使法庭能在矛盾初期就参于到纠纷化解中来。而法庭干警也会定时的下到村里走访调查,帮助村里及时的排查化解纠纷。在这里法官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活跃在田间地头,没有坐堂问案的威严,却赢得无数群众的尊重,他们不会华丽的语言,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能动司法的无限魅力。
短短的几天里,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基层干警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司法为民”沉甸甸的含义,那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我们每一名法院干警的身上,也体现在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上。只有我们真正从情感上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才可能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才可能为我们的工作奠定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审判工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车窗外法庭的房子渐渐远去,同志们的身影变得模糊起来,短暂的下基层活动结束了,但在西坪法庭我们留下了深深不舍和怀念,也留下了无限的祝福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