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弄堂

  发布时间:2012-05-11 08:16:46


一个城市一种声音,一个城市一种文化,所以有时听到一种声音或是看到一篇文章就忍不住爱上了一座遥远的城市。我多想背上这份爱恋,沿着那交错的脉络,去探寻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写满故事的角落,听一听她那心脏跳动的音符。或者穿梭在霓虹闪烁的夜晚,寻找哪一种是把梦点亮的颜色。然而,当梦中的追寻已成往事,记忆中残存的印象是否能为她写一首悲壮的挽歌?

就像老北京的许多记忆是洒落在错落有致的胡同里、在被红砖彩雕装饰着的宽绰疏朗的四合院里,我想老上海的许多故事是飘散在纵横交错的弄堂里、在被黛瓦灰墙包裹着的精巧别致的阁楼里。

我印象中的上海或许应该是一座深宅闺阁中白家小姐白流苏那一低头的温柔与羞涩,那挥笔写下“悟言一室”的安静与平和。当她与范柳原在舞池中央镁光灯下娴熟地跳起了探戈时,是怎么用脸上的孤傲、矜持掩饰着内心的复杂斗争。那些个身着明艳旗袍,在一旁叽叽喳喳的嫂嫂们,是怎么把她们的小上海女人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感情生动地表达在心头、嘴角和眼底的。两个人彼此倾慕,却总是走不出曾经的感情枷锁,最终在港城的战争烟火中,挣脱世俗的牢笼,寻觅到灵魂的皈依。

或许应该是上海弄堂一个背着花书包的名叫王琦瑶的女学生摇身一变成了沪上淑媛。不管是当年等待在爱丽丝公寓的上海三小姐,还是沦落成为平安里的一位平凡的单身母亲时,她那行走在季节里的容颜像一支孤独的散发着馨香的碧荷。风雨来袭的夜晚,河心被撩拨的层层碧波的荡漾开来,她依旧将自己高高擎起。外面轰轰烈烈的政治风波也阻挡不住自己在生活里追求的小情小调,围着火炉喝咖啡、品着自制小甜点。总是能让自己站在潮流的前端的她,诠释着“衣服是女人心灵的旗帜”这句话。袅袅娜娜,背影里写满了无关风月的优雅。

或许也可以是在厅堂里为了一个纨绔的方鸿渐暗暗争风吃醋的苏文纨和唐晓芙。两个表姐妹的较量不过是暗暗摆弄些小心思,以打发那些百无聊赖的时光罢了。然而,可能经历了一些人生中的飘忽不定,就越发向往随遇而安的生活。最终,围城外面的方鸿渐还是和一起颠沛离乡的孙柔嘉携手走进了“金漆的鸟笼子”。当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地鸡毛的琐碎,信手拈来一件小事做导火索就可能引发一场口舌大战。一个家庭的缩影就足以让弄堂也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争吵中生动不少。

踩着一支婉丽的昆山小曲,踏着几句轻细的吴侬软语,来到邬桥岸边,只见当年的乌篷船,却遍寻不见船上那一壶温热的老黄酒、那形圆酥脆的蟹壳黄 、甜肥爽口的高桥松饼、鲜嫩可口的排骨年糕、还有那煮在小火炉上微微冒烟的毛豆……

我想不一样的弄堂里飘散是不同的味道,每条弄堂或许都有自己的记忆。捡拾起这些散落在弄堂里的故事,端详着这一群生活在清清爽爽的弄堂里的精明、骄傲的上海人。这些点缀在弄堂里的故事像一首首小诗,或清新、轻快,或哀婉、凄迷,让人不自觉的欣赏起那一种将优雅随意描绘在有声有色的生活里的人生态度。

五月的春风吹散了苏州河岸边的旧梦,就把它连同“情之所系,心之所归,故而欣然往之,纵然力不从心”的那份情愫一起埋葬在圣约翰的小院吧。伴着韬奋楼的钟声,外滩上的万国楼群点亮起黄浦江畔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在曾经的弄堂里留下故事……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