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服务当事人

  发布时间:2012-05-31 14:59:31


在我院开展的“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活动中,通过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的方式,我深刻体会到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于公正司法的新期待,深入思考了人民群众对于人民法官言行举止及司法能力的新要求。

人民法院的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这就决定了人民法院必须保护人民的利益,在处理案件时,要站在当事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着想。

立案二庭负责的是涉诉信访和申诉案件复查工作,接触的大多是一些信访案件的当事人。我作为立案二庭的一名书记员,负责内勤工作,在与当事人的直接接触过程中,以及看到听到庭里的同事们接待当事人的过程都颇有感触。下面结合我们庭里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如何对待当事人的看法:

一是要正视当事人。记得去年刚来到立案二庭的时候,刘庭长就告诉我们接待当事人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正视当事人,要热情、周到、态度要好。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当事人尤其是信访当事人来到法院,其实他们也很矛盾纠结,一方面对审判中的问题不解或是不满,多多少少对我们有些怨言,另一方面又必须找我们来解决问题。他们有时候容易情绪激动,我们很多人听到信访人的名字就直摇头,我们不愿意去接待信访当事人,因为我们觉得他们“太难缠”。但是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我们的心态是不是就会平和许多?我们首先不能对任何一个当事人有任何的偏见,要正视当事人,正视他们的每一个诉求,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我们这样专业的知识。

二是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在接待中要充分体谅当事人的心情,耐心倾听当事人信访、申诉诉求,增强司法亲和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庭里的几位副庭长,他们可谓是各有特色。吴庭长在接待中经常能够以柔克刚,不急不燥的倾听当事人诉求,郭庭长也能够在复查过程中巧妙化解,调撤案件,王庭长总是平易近人,热心周到,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庭里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做到让当事人用平和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站在对立的一面去与当事人理论,使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对诉求合理的尽快为当事人办结,对诉求无理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情法理相结合,促使信访人息诉罢访。

三是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纠纷。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申诉接访工作,对初信初访的当事人,要认认真真对待,耐心解释他们提出的疑问,努力解决其提出的问题,力争使当事人满意,消除他们的信访意向,争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级阶段。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好诉与访的分离分流工作,对没有穷尽司法救济的有理诉求要及时复查或是告知、引导其到上级法院解决。不可否认,无理闹访、缠访的当事人的确存在,这让法官很无奈,需要法官做出加倍的努力去沟通、防范、化解,引领群众树立法治观念,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四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在办案中我们要做好点滴小事,坚持一视同仁、秉公执法,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与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服,对我们工作有意见,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法官的不信任造成的。如果一个当事人失去了对承办案件法官最基本的信任,对他作出的判决是很难信服的。我们面对的当事人大多对法律常识懂得很少,经常带着情绪走进法院,此时,我们只有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才更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这种信任起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为当事人提供便民服务,彰显人文关怀。要把各项便民利民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具体到信访工作就是要加强对立案信访窗口的建设,为当事人提供纸笔、开水等便民服务,提前公布值班接访的领导,实施预约接访。从每个细节为当事人提供最大的便利,尽可能的减少诉讼劳累,也从根本上节省了司法资源。

说了这么多,实际在如何对待当事人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去年淅川有位老人因为一个申诉案件经常来单位找我,我仅仅是正常的接待了他几次,老人却心存感激。有一天早上,老人一来到我办公室就问我吃早饭了没有,还叮嘱我一定要按时吃早饭,早餐很重要。这时我感觉到的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后来在一次电话中他说:“姑娘,谢谢你,你有一颗善心,一定会有好报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并没有多做什么,我只是给了他最起码的尊重而已。通过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我们只要以一颗平常心善待他们,他们就会对我们充满感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其实,不用换位思考,只要将心比心,我们就会明白该如何对待当事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自己或者家人也会到其他单位去办理各种手续,一定也体会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想想我们当时的心情,又怎么忍心让我们的当事人跟我们有一样的遭遇?我们还有何理由不端正自己的司法理念,不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

我们要以这次“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把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提高审判质效和群众满意度,进而提升人民法院的社会形象和司法公信力,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