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夏馆法庭锻炼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2-06-20 17:51:14


42328日,我有幸参与了院里组织的青年法官下基层活动。我们这个组是去内乡夏馆法庭锻炼的第三批,组员由刑一庭的我、刘沛、祖祯祺及监察室的梁珂组成。我们这一组里有法庭工作经验的人不多,所以这让我们对这次下基层活动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夏馆法庭距内乡县城相对较远,道路蜿蜒但却并不崎岖,道路两旁的植被非常茂盛,一路上我们饱览了山乡初春的美景。贪恋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差点走过了站。

虽然我们已经是下基层的最后一批人员,但是依然感受到了来自周庭长及两名基层同志的热情。为期一周的锻炼,让我们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一是感受到了法庭同志的“苦”。夏馆法庭带庭长在内共有三名正式人员,外加一个司机、一个看门带做饭的大爷,一个法庭长年只有五个人。由于经费紧张,法庭同志的吃住行都非常艰苦。首先是“吃”,为了节省开支,周庭长带领全庭同志在法庭的后院开垦了菜地,地里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比如蒜苗、韭菜、莴苣、茼蒿等,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经费,也让法庭的同志吃到了新鲜的无公害蔬菜。其次是“住”,法庭的办公楼是上下两层,第一层为办公室及审判庭,第二层除了物证室及活动室外,基本上就是法庭同志的住室。住室的陈设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一张床,有的有一个简易衣橱,电器就是一个电风扇外加一个电水壶。当我们询问夏天会不会太热时,法庭同志笑笑告诉我们,“这里是山区,所以即使是盛夏,晚上也会比较凉快。”但他们没说冬天怎么样,我们也没好问。再次是“行”,整个法庭的出行都只依靠一台旧桑特纳轿车。当我们提出车座上有弹簧凸起,坐着有点硌人时,司机师傅说:“这些小毛病一般都是不需要维修的,法庭管辖的三个乡镇都是山区,地广人稀,路况较差,每次下乡都要好几个小时,有时还会遇到塌方,因此出差时最担心的就是车抛锚。”夏馆法庭距内乡县城有四五十公里,来回一趟大约需要一百块钱的油钱,因此,周庭长要求大家每次来的时候把该带的都带齐,该做的都做完,中间尽量避免去县城。

二是感受到了法庭同志的“乐”。条件虽然艰苦,但法庭的同志们还是乐在其中。夏馆法庭共管辖三个乡镇的民事案件,每年受案近百件,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文书的送达与调解工作就非常困难,但是法庭的同志,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耐心细致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每调解一个案件,化解一个矛盾,大家都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据我们了解,今年至今为止,夏馆法庭审结的案件全部为调撤结案。法庭同志的“乐”不仅来自工作,还来自生活。到法庭的第二天,周庭长看天气预报说次日有雨,就利用下班时间组织我们大家一起移栽辣椒。大伙儿全都卷起裤管、撸起袖子下地干活,一起说说笑笑,那乐呵劲儿,甭提了!

三是从法庭同志身上感受到了鼓舞。法庭生活虽然很短暂,但是我们却被法庭同志的精神所感动。经过一个星期与他们一起吃住,并随同他们一起送达文书、调解案件、走访群众,使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夏馆法庭的两名年轻法官,离家都很远,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可他们为了基层法庭的工作,长期坚持住在法庭里,不怕办案条件差,埋头苦干,从无怨言。法庭的周庭长,在基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一头扎进夏馆就是七八个春秋。想想我们,办案条件要比基层法庭好得多,更应该珍惜条件,努力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勤俭节约,克服享乐主义,做一名清廉、正直的人民法官。

新时期谁是最可爱的人?基层法官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责任编辑:ZN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