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善小而不为

  发布时间:2012-06-26 08:30:29


有这样一个故事: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很多来不及游回海中的小鱼,在烈日下,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有一个孩子来到海边,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沙滩上的小鱼,把它们重新放进大海。有人对孩子说,沙滩上那么多的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不停地往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捡鱼孩子的行为,其实蕴涵着理性和深意。结合自己在法院工作的这些年里,深深的领悟到了这种深意。

现在法院审理的案件与日俱增,如何能保障当事人在法院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呢?这就需要审判人员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找准情、理、法的结合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暖心,一片真诚办事,一句好话送行,这些都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了,但能让当事人从中感到一丝温暖。当事人对法院更加信任了,案件也就能顺利审结。有时就是因为法官给当事人一句坚定的鼓励,一句善意的问候,一个温暖的表情,安静、耐心地听当事人倾诉......就会让积怨已久的当事人息诉罢访,顺利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在事关当事人的利益问题上,应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莫以善小而不为。法官更要把热心融入到整个接待过程中。有时候一句热心的问候,一句暖心的话语,都会成为息诉的契机。使得当事人误解而来,理解而去,戒备而来,轻松而去,怨愤而来,满意而归。 

在接触的很多当事人中,多数当事人的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相关规定了解不透,往往固执己见,曲解法律。对当事人提出与法不符的主张,法官都会细心一一解答,让当事人理解法律的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当事人,有的看不懂裁判文书,不知道自己究竟输在哪里,于是感到自己花钱打官司,自己的观点和要求都没有得到支持,心中有怨气。因此法官不仅要做好政策法律的宣传工作,还要做好对裁判文书的解释工作,尽量用通谷易懂的语言帮助当事人理解法律文书,找出败诉原因,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问题。记得我刚到法院时看到李淑君庭长接待一个当事人,当事人是外地人,说话口音很重,不管你和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是一直说着自己的观点,反反复复的说。眼看下班时间就要到了,但李庭长并没有着急回家,依旧在法庭里,听完当事人想说的话后,开始一条一条的慢慢给他解释,耐心细致的向他释明法律规定,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又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谈话,当事人终于明白了,满意的离开了法院。莫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怀着决心和信念去做好一件事,当事人一定会理解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善,难成大德。希望在审理案件时,多做一些事关身边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提起灯笼给人照路,最先照亮的却是自己的眼前!三分助人,七分快乐!不要忽视每一个小小的善举,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吧!莫以善小而不为!

责任编辑:ZS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