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有关《中国好声音》的资讯大有占领娱乐先锋鳌头之势。老实说,对于中国内地各大卫视的娱乐类节目而言,往往是先有希望,然后再来绝望,纵观各类神将一副欲颠覆娱乐乾坤的野心,着实叫人心生感慨。如今,《中国好声音》已经推出,直接领略过节目风采,忽地就想起了前不久的那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气质与精神内涵一脉相承的作品,赚足了中国纪录片的颜面,也为今后同类作品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然而,无论是从听觉,还是从味觉,真正的娱乐都应该真正抓住娱乐精神最质朴的核心——让人们由衷地感觉到精神上的愉悦,是自发从内心深处的美好感受;不管是赢在舌尖上,还是赢在耳膜上,中国娱乐只有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音画特色,才能在日益挑剔的观众心目中形成一种吸引印象来。
中国的娱乐类节目像是沉寂了一段时间,似乎很久没有这样的情况了,浙江卫视播出的一档歌唱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一夜之间竟然成为了持续到今天的热门话题,就连诸如冯小刚、金海心等名人也在微博上大肆宣扬、转播。尽管这个报以无限希望的节目才仅仅推出第一期,就已经有不少热情的网友纷纷表示,《中国好声音》是2012年夏天最好的电视节目,甚至大有2005年“超女”的鼎盛气氛。
《中国好声音》自然有着独特的优势,姑且不说是嫡系出身,光是单单花重金购买原版版权、舞美和LOGO,就已经大有来头;四位评委更显光鲜程度非凡,那英、刘欢等人自然不再毒舌,非但评语幽默亲和,就连大牌架子也毫无表露;主持人低调退居幕后,不显山不露水,不话痨不挑衅,完全将舞台交给选手;最吸引眼球的肯定不是这些,首期选择的数位选手,既没有任何华服和浓妆,也没有刻意包装出即成效果,他们完全穿自己的衣服,完全唱自己的歌,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去表现,甚至可以脱鞋、流泪、呐喊。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赢在“舌尖”上,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过一锅香浓诱人的莲藕排骨汤,并且还亲自学习了这道汤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看到那些挖藕工人在寒冷的藕池里,如此真切的劳作着,他们浅一脚深一脚地踏进淤泥,然后再将手伸进去摸寻,继而找出藕节,最后又小心地掰断分解。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他们迈出的每一步,所花费的体力都让人难以想象,而他们所得的却又是昏暗白炽灯下一碗冒着热气的藕汤;而《中国好声音》中,一个名字叫徐海星的女孩,个性十足的外表,让人过目不忘,她的打扮像极了漫画人物中的阿拉蕾,这个女孩选择了李玟的《自己》,这首连李玟自己都感觉难唱的曲目,竟被她演绎得如此出彩,实在不易。原来她只为了感动已故父亲的偶像刘欢,她只希望用这样的歌声唤起刘欢的注意,而再次面对自己。其次,在第一期中哈尼族曾经自卑的“王子”,为女友歌唱的美甲店小老板……都给了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至少,这一次《中国好声音》回归“自己”。
其实,说到中国娱乐节目的制作,只有尊重每一个从来都是独特的自己,尊重每一个源于现实中的真正笑脸,无论追溯到什么样的背景,都是一部欲要长远发展的娱乐节目基本路线。一个只有20岁出头东北小伙子,竟然能唱出雌雄莫辨的英文爵士,就连庾澄庆一开始也以为他起码是一个有丰富“生命体验”的女性。就是在这个节点上,大多数观众一直都担心评委们会抓住这一点做不太妥当的评价,事实评委非但没有,反而更加充分尊重了样的一种独特表现。只要是本真的,是友善的,就是最美好的。
无论从舌尖,还是到耳膜,一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疲惫中追寻着,太多的电视人对节目品质的苛刻追求,一直都沉溺于精致的外在包装,尽管每一丝音画传达出来的氛围都是中国的,但是同时更是山寨的,矫情的,而决不是基于对常人日常生活的理解。如果说,这些人云亦云的粗制滥造都能称之为娱乐节目,中国的娱乐类节目实在也太悲哀了。事实上,一档优秀节目原本就应该从“食色性也”出发,将人类每一种欲望都做以善意地尊重和引导。食欲如此,表达欲也应如此。
《中国好声音》,还是没能逃脱掉各种声音的狂轰滥炸,欺骗作假也好,刻意炒作也罢,好的、坏的,自有人去评说,不过,中国娱乐类节目终归还是要继续在摸索中前行的,不过最终赢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有理由相信,有一部分人始终都在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