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法官的生存现状 关注法官的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2-07-23 10:52:19


在法官威严庄重的外表背后,是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的窘迫,工作量超额几乎成为每一位基层法官对自己工作状态的认识。虽然法官的工资收入处于中游,但是这个行业的压力却令人难以想象。而与这种工作压力相伴的并不是人人羡慕的高收入,前途也遭遇晋升难。目前,法官面临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案件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导致心理疲劳、精神压抑。从全市法院来看,案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基层法官无一不承受着案件多的压力。就我院来说,每年的案件总数都在逐年增加,仅靠日常的工作时间难以完成案件的审结工作,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完成工作。在单位办案,回到家写法律文书,就连吃饭、睡觉脑子里浮现的也是案件。而且现在审判管理方式和手段日趋完善,案件质量评定、审限跟踪、调撤率和上诉率、上访人数的限定,不断出台的法律、法规需要及时掌握,新类型案件增多使案件的审判难度增大,都使法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二、法官职业风险日益凸显,潜伏的危险防不胜防,导致法官心情紧张。仅从民事案件来看,虽然一直提倡调解结案,但还有一部分案件需要法官作出是非分明的审判结果,一方胜诉、一方败诉是必然的结局。当事人的期待与判决结果的冲突,导致其输了官司迁怒于法官,赢了官司执行不到位也怪罪法官。法官被指责、谩骂、人身攻击、甚至遭受灭顶之灾的事件频频发生。正常的司法行为变成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个人利益的直接冲突,不仅牵涉了法官大量的精力,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不完善,有许多法官在履行职责中被免职、处分,有的甚至被提起公诉,令法官人心惶惶。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确保法官队伍的纯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在执法过程中因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而对法官进行处罚,只会使法官在正常的执法过程中也会终日心惊胆颤,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们身边也经常出现过这类事情,检察机关对法官进行调查,使法官在竞聘成功后不能及时任职,事实上该法官根本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四、法官在情与法、权与法、钱与法之间徘徊,无论是选择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法官与其他社会个体一样,也会有普通人的本性,也会看重感情、看重权力、看重财富。只不过大多数法官能够在这些与法律发生冲突时,能够选择捍卫法律的尊严。多数法官事实上是不愿意面对“人情”的,但确实又没有胆量完全拒绝“人情”,常常要在内心交织的利害关系上反复权衡,取重舍轻,在人情关系上花费的精力可能比用于案件上的精力还要多。

五、基层法官职级待遇问题形成了众人过独木桥的局面,影响了法官的工作热情。由于国家目前的司法体制,法官身兼公务员与法官两种身份。当法职和行政级别脱节时,也会造成法官的尴尬:高级别的法官可能会享受低级别的工资等福利待遇;庭长或副庭长的职级没有庭员高,等等。与其他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比起来,这些法官不可避免地会感觉到灰心,心理难以平衡。

六、其他方面:当事人对司法职能的期望值过高,无法理解法律也有其局限性,让其全部服判息诉的难度较大,涉诉访成为全国法院难以解决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令法官伤透了脑筋;法官队伍中害群之马的存在使群众对法官的认识存在偏颇,法官言辞稍不得体便被当事人怀疑为腐败,给审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法官本人的形象受到损害;个别法官家庭生活负担重,经济比较困难;还有法官自己身体欠佳,工作量大难以承受;有的因夫妻失和,或亲人离世而情绪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再遇到很难沟通的当事人时,依然要求法官要耐心,要细致,要和气,要忍耐,真正能做到是有一定难度的。

时代需要具有崇高的理想、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精英法官,需要日益强大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来完成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因此,关注法官的心理健康,提高法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要求,是人民法院在队伍建设方面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

责任编辑:ZS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