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价月饼 “飞到月亮上”

  发布时间:2012-09-24 08:25:46


又是一年中秋时,众月饼们“梳妆打扮”,闪亮登场。不同的月饼代表着不同地区的风土民情,广式月饼、苏式月饼……风情各异。可是,超市里包装得“雍容华贵”的月饼,总让消费者大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感。

“老实说,我不在乎这月饼什么馅,好不好吃,只要拎在手里‘够气派’‘够分量’就行了。”某公司客户经理张先生坦言,有些传统口味的月饼,像五仁月饼,其实远比现在这些纯枣泥、蛋黄的月饼好吃,可“传统月饼不包装,我送客户时怎么拿得出手?”许多商家以此为机,在包装上下“大手笔”,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夸张。“这盒子里装的是月饼?我还以为是珠宝哩。”经过包装的月饼,小小的一盒动辄上百,稍微上点档次的就得三四百,更有些“豪装大礼”型的月饼标价在千元以上。“做的再精美,它也就是个月饼,成本能高到哪里去?关键是包装贵。”超市月饼专柜的营业员告诉记者。

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年年整治,年年露头”。原因何在?真正购买“天价月饼”的几乎都是“礼奴”。他们认为送出去的绝不仅仅是月饼,而是对收礼者的尊重。因此,包装的越豪华,价格越高,就越能显示出“礼奴”的态度。商家借机炒作,加剧了“越便宜的月饼越卖不出去”的“马太效应”。

老百姓不禁要问,这么离谱的月饼价格,难道国家不管?其实,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已于200661日起实行。该《标准》除了针对月饼的分类、技术、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做了详细规定外,特别对月饼的包装做出了要求:月饼的包装成本应不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单粒包装的空位应不超过单粒总容积的35%,单粒包装与外盒包装内壁及单粒包装间的平均距离应不超过2.5厘米。为了使该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随后又批准发布了第一号修改单:将第二项强制性要求修改为:“每千克月饼的销售包装容积应不超过9.00×103立方厘米。”

也有商家质疑:商品经济下,我豪装,他愿买,自由交易,国家不应强制干预。应该说,月饼过度包装后出售,已经不单是简单的市场交易行为了:月饼和月饼的包装确实是消费者自己掏腰包,但丢弃的包装盒造成的垃圾处理却是由政府来买单,花的是全体纳税人的钱。虽然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包装法》,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提出,要防止过度包装造成化境污染,《清洁生产促进法》中也规定,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要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让月饼回落到合理价格,作为政府,固然要加强监管,从源头减废,健全回收系统,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治;但中秋节庞大的月饼市场,更需要广大消费者自觉自愿的配合。说到底,“天价月饼”的最大受害者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们只要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月饼,支持环保包装,并配合回收金属类、塑料类月饼盒,就能还月饼一个公道的价格,还我们一个祥和的中秋。

责任编辑:ZS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