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城法院赵河法庭受理了一起八十岁老汉状告子女的赡养案件,经过了解,子女们并非不孝,原来老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办案人员找准“病因”, “对症下药”,妥善的调解解决了案件。
赵老汉今年80岁,共有三男一女,老伴10年前去世,赵老汉现在单独居住,三个儿子轮流给其一日三餐送饭到家,女儿是外村人,虽不送饭,但经常照顾父亲的衣被换洗,给父亲隔三差五的购买一些营养品,老汉有病时,兄妹四人出钱出力,轮流伺候,平时兄妹四人还经常给父亲零花钱。按说赵老汉的晚年还算是幸福,但老汉一纸诉状将四个儿女告上了法庭,办案人员百思不得其解,法庭决定到赵老汉居住的村子上开庭,开庭当天,经过与村民、村干部交谈得知,赵老汉的四个子女都非常孝顺,但赵老汉的老伴去世后,赵老汉就象变了一个人,经常在四个子女中间拨弄是非,弄得孩子们兄弟不和,妯娌打架,老汉却自得其乐,并乐此不疲地继续挑拨。法庭得知这种情况后,认为老汉之所以做出反常的事情,是因为老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自身价值难以体现,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更是显得孤独,看到儿女们各自成家,其乐融融,老汉越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重视,好像大家无视他的存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引起子女们的关注,老汉便在子女们之间弄起了是非,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小孩子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做恶作剧一样。法庭将老汉的四个子女和村支书叫道一起,详细的给他们讲解了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精神需求,吃饱穿暖只是物质赡养,老人还需要精神赡养。
经过耐心调解,老汉的子女们同意将原来简单的给父亲送饭吃改为轮流到父亲家给父亲做饭吃,并且逢年过节要和赵老汉一起生活,以利于赵老汉与孩子们在做饭和过节日的过程中得到亲情交流。赵老汉听到这样的调解结果非常满意,却故意装糊涂说:“我听法庭的,只要有人养活,咋办都行!”赵老汉和子女们在调解笔录上爽快的签了字。在周围旁听的村民们议论纷纷:“原来赡养不是只管吃饱肚皮,还需要精神赡养,只让老汉不差钱不行啊,还得不差情啊!”该案在案发地的现场调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