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此消息一出,迅速高居多家知名媒体的榜首,而一夜之间,莫言也由一名土作家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伟人。
莫言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知道此刻的自己是否幸福,并说现在的“莫言热”很快就会过去,文学的相对边缘、落寞也没什么不好。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但是,因为过分忧虑获奖后自己的部分作品并不如读者所喜爱的那样,担心“莫言热”过后自己又将被沉入谷底,所以忧心忡忡。如此不安的心里状态又与现实中刚刚获奖后的心情相矛盾,所以莫言不敢断言自己是幸福的。
幸福,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却能够被诠释为万千种含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也截然不同。很多人认为遇到人生中的“四大好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才是幸福的,过去的人们认为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就是幸福,但现在的人认为赚了很多钱、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才是幸福。老人们总是希望一家老小都平安健康就是幸福,而小孩却觉得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就是幸福。幸福有大有小,也有远有近,但无论如何,幸福总是一种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受的心里状态。
曾经,我对幸福的含义也做过不同的改变。童年时候,觉得父母给我买了一件新衣裳,或者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幸福。渐渐长大后,等我上高中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了,那个时候的考试成绩如果能够排进全校前一百名,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因为那不仅仅是整个人的心情会变好,就连学习也更有动力了,就算学习再苦再累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上大学后,思想日渐开阔,对幸福的理解也开始慢慢的多元化,学习成绩好,获得了奖学金,或者拥有一份纯真的校园恋情,那当然是一种很大的幸福。但对于那时意气风发的我来说,也许成功的组织了一次班集体活动,或者在学生会从事的某项工作等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或者在外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兼职等等,那将是更大的幸福。
在准备国家司法考试的那几个月的时间里,我的眼里只有“360”。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斗志和动力,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精神上支撑着我前行,每天不再会因为吃了什么美味的东西,或者穿了件好看的衣服而觉得幸福了,觉得任何的诱惑对我来说都犹如浮云,只有在做完一整套模拟试题,并突破360分的时候才是幸福的,才会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参加政法工作的时间也已有五年,学业的结束则意味着事业起步,这也使我对“幸福”二字又有了不同的感受。从学生时代到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转变,褪去的不仅仅是一套学生装,更多的是思想和人为处事上的转变,考虑问题不再局限于自己一个人,身边的很多人和事都会影响我的心情,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吧。现在的我,因为拥有法院这份稳定而又开心的工作而感到幸福,因为工作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而感到幸福、因为同事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而感到幸福,因为父母、家人的健康、平安而感到幸福,更为寻找到一个心的港湾而感觉到无比的幸福……
其实,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只要换一种心情,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就会发现身边每天都弥漫着幸福的芬芳。我想,莫言老师也许是思考的过多了,其实此刻的你就是幸福的,请抓住这美妙的瞬间吧,并将这种幸福揉进你的文字里,将幸福分享给所有喜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