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由偷袭珍珠港作为引子的故事,故事中有血有泪,有一段不能释怀的真情,段满目疮痍的历史,连同海峡另一岸的苦痛挣扎,如此真切的用光影的形式烙印在我们的心头。《彼岸1945》以其灌注了无限斗争精神的基调呈现在观众面前,渐走渐远的岁月已经不容许我们再去思索,究竟在我们的领土之上发生过多少悲剧,战争遗留下来的痛始终都在那里,每一声厮杀的呐喊都戳在我们的心头。无论是大陆,还是在大陆的对岸,本是同根生,大陆有大陆的伤痕,而在我们的对岸,台湾也有台湾的苦痛。
老实说,我是刚刚才看了几集《彼岸1945》的,我不否认是周渝民的面孔吸引了我,对于实力派偶像演员出演战争题材的片子,很多人是来看他们的演技突破的,从这部戏的千机集来看,仔仔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
这部戏的制作者是下足了功夫的,开篇的一段话着实叫人感动有加,因而也召唤着观众紧跟着序幕,一步一步深入的剧情。这是一个回家的故事,些许的疼痛,再加上些许的温情,让仔仔的回家之路溢满了无限祝福。细心的观众可能都会留意这样的一段话——“愿以这部剧,献给我们的上一代,那些在离乱岁月中,想回家的人;留给我们的下一代,那些在太平岁月中,肯惜福的人”。的确,无论历史怎样,我们都有责任去缅怀曾经逝去的时光,但愿我们这一代,还有我们以后的每一代,在认真把握当下的过程中都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也但愿我们自己,无论身处怎样的太平年代,都要铭记那一段段氤氲着幸福的疼痛。
《彼岸1945》中的苏台英由仔仔周渝民饰演,这是一个悲剧人物,或许是由于苏台英太过执拗,以至于执拗得太过理想主义,让这个人物的命运注定因为这样的性格而发生不可逆转的转机。兵荒马乱的年月,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呵护着生命,奢望乱世之中能苟活已是不易,而苏台英却还要坚持着做一名仁医,是抱负终会得到祝福,但是他的命运却因此陷入绝境。在片子中,我们时常看到苏台英的目光一边是满怀激情的清亮,另一边却又暗藏着深深忧伤,这个人物的善良从他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中一点点溢出,这让他的眼睛始终是清澈透明,哪怕是在炮火纷飞站地上,我们看到他眉头始终紧锁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都写满了忧郁,因为他的内心始终都在纠结。仔仔做到了,他把苏台英的挣扎毫无遗漏的刻画了出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幸看到那样一段真实的历史。
就像剧中有人说的一样,任何战争都有结束的时候,那一片残破的土地,终于还是胜利了,血泪筑起的长城形成那里最美的风景,国人为迟来的胜利欢欣鼓舞,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终于可以回归本真,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在以后的时光中历经艰辛,那就是身份尴尬的台湾兵,他们在万里回家路上尝尽艰难。于他们而言,回家,是希望,更是信仰;回家,是责任,更是绝望。
苏台英,大家等你回家,等你完好无恙的回家,等你一身干干净净的回来。 所有的故事慢慢转移到“回家”上来,或许在来回切换的镜头中,我们会渐渐看到一些熟悉的地名,比如西双版纳,比如彩云之南,当苦难慢慢被渲染成为不可替代的幸福,我想每一个人都愿意静下心来观看一段关于回家的故事。在云南的某一个小镇,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子,一身安静闲适的打扮,斜跨肩膀的背包,游离着无限忧郁的眼神,还有两个小小孩童,岁月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看着这样的序幕,竟然眼睛热热的,想哭。不过,与战火纷飞的年月相比,这一切其实真的很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罢了。
两年之后。苏台英。他在云南。他变成了一个偶遇爱情的青年人,现在他叫许念祖。熟悉的口琴旋律慢慢飘过来,曾经在炮火纷飞中奔走,曾经残破的土地上呐喊,如今他却带着哥哥的骨灰回家。无论是许念祖,还是苏台英,其实都是他,他怀揣着一颗干干净净的心,坚守着一份至死不渝的信念走在自己要走的那条路上,纵然人生是一粒钟,落地就会生根,对他而言,他始终怀念着儿时的那一捧流离土。
一颗干干净净的心,一段未了的情,在乱世中固然珍贵,在盛世里同样奢侈。一条归家的路,一直都在最南边,我们一直都要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