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如果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执行工作的新人,我通过几个月的亲身体验,切身的体会到了执行工作的不易。一个案件从立案走到执行一般都耗费了当事人极大的精力,同时还要承受着生活上的压力。所以一般来执行局的当事人心中都抱着满切的期待,希望尽快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可是由于执行工作人员有限,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的。“强制执行申请”如雪花飘般一个一个的堆在每位执行员的案头,案件不可能来一个解决一个,有时由于案件的特殊性不可能一次解决,如辛苦半天却找不到被执行人下落也查询不到一点存款。有时针对的邻里纠纷案件更是棘手,一会来说被执行人骂我了,一会说他家向我家泼水了等等各种能想到,想不到的事情天天来诉说,当事人急切的心情有时根本不顾及你的解释,只是希望自己的案件能解决,你就应该只办我的案件。一旦遇到阻力就会大吵大闹,频繁指出执行工作人员的种种不是,比如“你为什么不拘留他;为什么你执行不了;你是不是和被执行人有关系啊?”等等情绪激动的言语。面对当事人的种种不满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执行,可是这个执行过程却是充满着辛劳,两边不停的做工作,各个办公室每天都会传来争吵,哭闹。这已然已成为常态。当事人把心中的不满全撒在了每位执行人员的头上。这些只是我看到和听到的工作缩影,但不论怎样我想每位执行员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尽其所能的把分到自己手上的案件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切实树立司法裁判的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所谓“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直面困难的勇气”。针对全国“执行难”的局面,我们只有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才能在大案、难案中找准突破口,敢于硬碰硬,啃下硬骨头,拿下“钉子案”。在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执行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争做好化解稳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执行立案环节做好把关,每一份经过立案的材料都有执行局长亲自审阅,亲自接见申请执行当事人,争取在执行前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关系,尽可能的让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的信息,再针对不同的案件类型分发到每位执行员的手中,做到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对一些无执行内容,执行难度大的案件会充分做好各项工作,当申请人说出“撤回申请”时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这样在执行之初就顺利化解了矛盾。
天色微明,安静的院里,10余名执行人员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前天已经计划好的路线及人员范围内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如果你要问我在做什么,我不是正在执行就是在去执行的路上……”这样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景从6月份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次,当人们正在睡梦中时,我们已经在路上。
针对不同的人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我们会在电视台曝光一批被执行人员名单,形成一定的影响面,让一些个体户或者单位工作人员会因为诚信、面子问题不得不尽快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到“执行一案、教育一片、带动全局”的良好效果。在全国推出的限制高消费令中这也无疑增强了执行力度。
灵活运用司法与其他社会纠纷解决手段,创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适时采取拘留、罚款的威慑力。对一些生活极度困难的当事人让双方直接面对面,尤其是一些交通事故案件,一般申请人都是身体受到重创的,很是需要一笔执行款来维持身体的健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被执行人看到这样的场面时一般会心有所触,当听到当事人从先前的强硬态度到稍作妥协,表现出真诚时,我们心里涌动的是鼓励与解决此案的信心,更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宽慰!
此外,我们在内部管理上也切实做到了人人头上有责任,起起案件有人管。把制度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执行人员要24小时开手机,第一时间赶赴执行现场,只要出现有利于执行的时机,我们就不分休息日,抓紧执行,有时我们知道一旦错过了这次就要等到下次,那么对于申请人来说又是一段漫长的的等待。队伍管理好了,执行力自然就提升了,执行效果也就有了明显变化。
不管法院采取了多少执行措施,申请执行人只要一天拿不到执行款,就会对执行人员产生一定的怀疑。我们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穷尽执行措施,创新纠纷解决手段。一个案件的了结并不代表事情的解决,要注重事结后的社会效果,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对于执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