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茅草的启示与一年法庭工作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2-12-07 10:42:01


我是通过招录进入方城法院的。送我下法庭时,法院政治处主任王合欣给我讲了一个非洲尖茅草成长的故事:

非洲草原上的尖茅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的最高的茅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半年的旱季里,它就几厘米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在那段时间里,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但在半年后,当雨季到来,这种尖茅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三米的高度,成为巨人草。科学家研究表明,尖茅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旱季时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茅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茎,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旱季它在干什么?王合欣主任猛然间的问我。

我听明白了,我刚参加工作,需要到基层锻炼。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时间如梭,转眼间我到独树法庭已经十三个月了。一年多来,听闻的、眼见的、亲历的、感悟的……很多很多……是的,作为未来的法官,应当扎根基层,打实基础。首先要熟悉业务。大学里,除法律外我也学了很多基础性知识,比如外语、计算机等。但学到的法律知识再全面,对审判工作的需要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实习过,但办案程序还不熟悉;内部一些规定,还不了解。至于审判经验,可能掌握的更少。所以,打好基础首先要熟悉业务。其次要丰富知识。在法院做调解工作,或者对案件做出判断和裁决,表面上看是解决问题,其实最核心的还是与人打交道、解决人的问题。与人打交道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还需要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不一定成为专家,但必须要了解。这对我做好审判工作,做好人的工作,都会有帮助。同时要了解社情民意。法官不仅要熟悉审判业务,还要有把握大局的能力和熟悉社情民意的能力。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行业差别。我们在城市上学,对乡村的基本情况则缺乏了解,或者只是了解一点皮毛。所以,在基层工作,对全面了解社会是大有裨益的。熟悉基层情况,了解不同的社情民意,这是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另外要掌握乡风民俗。中原地区民俗差别很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之间差别可能更大,就连我们南阳地区,两区十一县市的乡风民俗也各有不同,人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区别很大。甚至案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掌握好不同地区的乡风民俗,对做好调解工作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还要懂得人情世故。这个人情人间之情,是出于人之本性,而非出自一家一户之私情。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情世故不是阿语奉承,不是溜须拍马,懂得人情世故才能善于与人合作,工作起来才能协调高效。有时,反用人情甚至能促进纠纷的解决。所以,要懂得人之常情,不要违背这个人情,包括在判断是非时,包括法官在坚定内心确信时,违背了人之常情可能就会失误。打好这五个方面的基础,既能促进我们审判业务的顺利开展,又能拓展我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尖茅草长达半年的扎根时间以及扎根28米的深度,才使得它达到了三米的高度,同样告诉了我扎根基层、深入基层的重要性。深入基层,接受基层的磨砺之后,能够增强我抵御风雨的能力,培养坚毅的品格。同样,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群众利益的守护者,深入到基层,更符合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执政理念,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群众的诉求和希望,真正做到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

冰心老人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责任编辑:赵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