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干起,凭着对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事业的热爱,通过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步步走上民事审判庭长岗位。20年来,她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座右铭,经手审理的案件3000余起,85%以上都是以调解方式结案,无一起错案,无一起超审限,无一起上访缠诉,无一起违纪案件,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胜败皆服。即使在身患癌症、治病化疗的当年,仍然带病办案133件,被法院评为“办案能手”。
近五年她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2009年3月,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女法官”荣誉称号。
她,就是河南省南召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薛世伟。
司法为民的好典范
作为一名在民事法官,虽然大多数案件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但薛世伟深知,既然小案件能到法院,当事人之间的怨气越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她对接手的每一例案件,不仅要亲自勘查现场走访调查大量的证人,收集翔实的证据,做到事实查清,法律吃准,案件办铁;而且为减轻当事人的讼累,经常走出法庭,深入田间村落,巡回流动办案。2008年春节前夕,薛世伟接到曹某等39名农民工起诉某工程项目部拖欠工资纠纷案,当天,她顶风冒雪驱车赶往30里外的项目部,找到有关负责同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被告协调解决此案。她又冒着严寒奔波50余里,踏雪找到39名原告逐人耐心讲解法律,终使39名农民工放弃了集体上访的念头,最终,39名农民工在春节前领到了23万元工资。
有些案件,靠坐堂办案,简单判决,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纠纷。她就深入群众,不厌其烦地做当事人的工作,耐心细致地解答案情涉及的法律问题,用真情感化,促进案件和解。2006年3月,该县皇路店镇一老汉与大儿子争执,被推倒造成脊骨骨折,住进邻镇骨科医院无钱医治。老人的次子在中午下班时匆匆赶到法院,恳求先于执行。此时已忙碌了一上午的薛世伟,饥饿和病疼已使她体力难支,望着满脸焦虑的当事人,想着年迈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无人照料,她帮着当事人办好连手续后,就带着庭里同志前去调解。困为一侧身体肿痛,只好让同志们抬着腿脚,强行塞进车里,一行人驱车百余里赶赴当地,饿着肚子找到老人的大儿子进行说服教育。薛世伟晓之以礼,动之以情,使其深受感动,当即拿钱为老人治病,并向老人赔礼道歉,父子俩言归于好。这位老人事后感动的地说:“薛法官不是俺闺女,但对俺的情肠胜似亲生。”
病魔打不倒的女法官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薛世伟身体免疫力降低,2005年7月,薛世伟被查出身患乳腺癌。当时,她正在审理一起影响很大的群体性案件,该县某厂500余名退休职工为讨要养老保险金曾集体进京上访。她接受案件后,不顾病情危重,在酷热和巨疼的双重“袭击”中,她咬着牙关强撑着,坚持在厂区办案,苦口婆心地逐个给职工做思想工作,解释有关法律、政策,使职工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最终促使职工与厂方达成调解协议。事后,500多名职工敲锣打鼓到县法院给她送来匾牌,称她为“宋鱼水式的好法官”。
在领导、同事、家人的多次劝说下,薛世伟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案卷,到医院做了单侧乳房切除手术,抑制癌细胞扩散。手术后一侧胳膊不能抬动,长期的化疗反应又造成了身体的极度虚弱,休息静养是首要选择。但她出院后,就又投入了审判工作,她常对同事和家人说:我要闲着对病情更不利。凭着顽强的毅力,她当年仍然办案133件,被法院评为“办案能手”。
耿直无私的女包公
不仅薛世伟十分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且更注重洁身自好,公正执法,维护司法的正义,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2006年12月,薛世伟的母亲大腿摔伤骨折,她仅抽出一天时间陪同母亲到南阳做了手术,把照顾母亲的事情托咐给丈夫和弟弟,就匆匆重返审判一线。第二天,她就接手了城郊乡王某叔侄合伙开磨房纠纷一案,该案受理中,作为被告的王某叔父多次托人说情、送礼,请求在裁判时给予关照,都被薛世伟严词拒绝。其叔父对此十分不解,在薛世伟上班途中拦截进行质问,薛世伟耐心地解释说:“官司输赢不在金钱,通过调查取证审理,有理不说情自赢,无理再说也不行。我是个法官,公正是最起码的原则,请你体谅、理解我的工作。”一席话,说得当事人哑口无言。此案经公正裁决,其叔父在接到胜诉判决书后,感动地对薛世伟说:“从我的官司中,可以看到了你可贵的人品,你真是一个耿直无私的女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