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宣传二十年 甘做大众铺路石

——记西峡县法院宣传干事王玉信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3-01-22 09:42:17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宣传科干事王玉信同志,1984年从部队复员进法院后就从事宣传工作,该同志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在20多年的宣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硕果累累。曾六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被省高院、市中院连续10年评为先进个人,被《南阳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被县委宣传部、人大、政法委八次评为优秀通讯员,同时也被该院连年评为先进工作者。特别在2012年,王玉信同志在中央级报刊、网络媒体共发表宣传文章612篇,对宣传法院形象,为法院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守住清贫  乐于奉献

搞文字工作是一项干燥无味的文字游戏,特别是整天坐在办公室,为赶写一篇稿件咬破笔杆,苦思冥想,挑灯夜战,而宣传报道的都是法院的整体事迹和先进人物,唯独对自己闭口不谈。为他人做嫁衣裳,不为名不图利,而往往给领导写一篇费尽心血的材料,不是领导感到不满让从头再来就是再给上一堂“政治课”,而发往报社的稿件不是被遭“枪毙”,就是泥牛入海,这种滋味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如果没有“能坐板凳十年冷,不叫文章一句空”的吃苦精神,没有一点耐得住寂寞和淡泊名利的忘我奉献精神,是注定搞不好宣传工作的。为此,有人问王玉信同志,你整天写别人,表扬别人,你把自己放在了什么位置?还有的说:“你干这行工作图个啥呀,人家一个个都调走了、提拔了、高升了,可至今你还是无名小卒一个,还不如调个实惠处干干……”面对讽刺、打击、挖苦、嘲笑,王玉信同志总是一笑了之,他说:“咱就这点能耐,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领导和同志们相信咱就行,咱啥也不图”。

看着别人上班开着车,骑着摩托,节假日带着妻儿老小外出旅游休闲,而王玉信同志至今还是骑着那辆八十年代的老式“野马”破旧自行车,节假日、休息天总是一人默默无闻钻在自己的“寒舍”里“爬格子”,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怎不令人感动。

该院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许多干警立功授奖,这其中的荣誉里面包含了王玉信同志多少辛勤的汗水,同志和领导们心里最清楚。因为宣传工作执行的是一票否决,如果当年宣传工作在上级法院目标考核中不能评为先进、院里各项工作就不能报功和获得先进位次,宣传工作在院里占着如此重要的位置,王玉信同志他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哪有时间去和别人争功论赏呢?“名利身外事,钱财如粪土”这十个大字是他的座右铭。

脚踏实地  勤奋耕耘

王玉信同志写文章,有一股子拼命精神,所以被新闻界称之为“拼命三郎”。王玉信干工作,从不讲任何条件和代价,自费购买信封、邮票、照像器材,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写作资料。为早日看到当天报纸,他天天到邮局取回本单位所有报刊,成了邮电部门的业余“邮递员”。破点费,吃点苦,流点汗,这算不得什么,他说只要把文章写好了,把院里工作宣传出去了,能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比什么都强。

2012年,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同志撰写的《龙乡奏响和谐歌》5000余字,在《人民法院报》专版发表,同时,《河南法制报》、《南阳日报》等报刊他都发表整版有分量的宣传文章,引起省、市、县领导的重视,让西峡经验在全省推广。他拍摄的为农民工追讨欠薪的新闻照片被《河南法制报》头版及多家报刊采用。为写好每一篇稿件,他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只有他心里最清楚,但看到自己撰写的搞件每每被报刊采用,一篇篇变成铅字的时候,他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和兴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0年至今,他连年在全国报刊网络发表文章都在500篇以上,在南阳中院13个基层法院目标考核中连年名列前茅,取得了最好位次。只所以如此,王玉信写文章很“杂”,如评论、杂文、名人轶事、吃、住、衣、行、生活常识、科普知识、读者来信、法律问答等别人看不到眼里的“豆腐块”儿,他都一一写来,这样全国报刊杂志每天都会看到他的“大作”发表。如他最近写的《为领导讲话不拿发言稿叫好》、《青春无悔》、《天平之声》、《传销毒瘤亟待铲除》等多篇随想、感言、评论在报刊上发表。他写文章即有洋洋万言的特稿,也有百十个字的“豆腐块”儿,他说,只有这样“揽杂”,写文章才不会感到干燥无味,无东西可写,才能出成果,才能出成绩。因为王玉信同志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多次被县委宣传部、市中院及省高院组织的新闻报道培训班,请他上台谈写作体会和传经送宝,他也就毫不保守的把自己的写作“秘方”一股脑儿的倒出来,还歉虚的说:“咱这是抛砖引玉”。是的,王玉信同志之所以肚里总有倒不完的故事,这主要与他平时对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除他办公室订阅有30余种报刊之外,家中藏书上万册,剪集各种资料300余册,他什么杂书都看,各种资料剪集的最全、被院同志们称为活着的“百科全书”,他说:“只有肚里有货,才不致于成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跟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不为“世外桃源”所诱惑

未出土时先有节,乃凌云处仍虚心。王玉信同志在法制宣传战线上默默无闻耕耘了20多个春秋,发表各类文章5000余篇,曾多次立功受奖,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也更不为外面的“世外桃园”所诱惑,而是更加勤奋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20多年,曾和他一起在宣传工作干过的同志,有的早已调到省高院任职,有的调往检察院、司法局担任要职,有的在本单位也身居要职,只有王玉信同志仍然象“钉子”一般死死的坚守在这片清贫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播洒着辛勤的汗水,耕耘着他热爱的沃土……

他,不是没有机遇,他,不是没有工作能力,他,更不是缺少灵活的头脑,县广播局、县委宣传部、市中院等单位多次让他到那里任职,面对宽松的环境,面对高薪和要职的诱惑,王玉信始终没有动过心,无论亲朋好心和家人如何“开导”,他就是不“开窍”,还美其名曰:换个地方咱“水土不服”。因为他相信,是金子无论埋在哪里都可以闪光,当今,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雪花纷飞的寒冬,他还是骑着那辆八十年代的老“野马”自行车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法制宣传战线的老兵,他将牢记誓言,不负使命,面对一枚枚闪光的奖章,面对一本本荣誉证书,面对所取得的一项项丰硕成果,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要用手中的笔去继续描绘法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描绘共和国更加光辉灿烂的法制宏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便是王玉信同志多年来不懈耕耘的最好诠释。

责任编辑:张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