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庭巡礼”专栏系列报道㉑

立足地域解纠纷 为民司法护和谐

——内乡县人民法院夏馆法庭

  发布时间:2018-07-27 09:47:57







    夏馆人民法庭位于内乡县城北50公里处的夏馆镇,下辖七里坪、板场、夏馆三个乡镇,辖区总面积890.26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辖区内千山万壑,高出地面300米的大山比比皆是,最远的村民小组距法庭65公里,群众诉讼极不便利。

    夏馆法庭现有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两名,书记员一名。2017年全年共受理民事案件138件,结案137件,结案率达99.27%,其中调解撤诉101件,调撤率73.18%,无一引起矛盾激化和越级人访、信访问题。夏馆法庭曾荣获全市优秀人民法庭,多次被内乡县委、县政府评选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五星党组织。

    创新便民措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夏馆法庭结合辖区人口少、自然村落较多、当事人地处偏远等特点,积极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将各个自然村的治保主任联合起来建立微信群,有苗头及时处理,从源头上解决当事人的诉请,将大部分纠纷消化在立案之前,解决在萌芽状态。

    夏馆法庭为方便山区群众诉讼,建立了繁简分流、巡回办案制度。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简化立案和诉讼程序,由承办人到当事人所在地公开审理,即调、即判、案结事了,减轻群众的诉累。

    某乡政府与周某、温某等为不当得利纠纷一案,法庭干警积极协调调解,多次组织政府相关人员座谈沟通,并邀请被告等人参与其中。经过一番努力,最后使案件得以调解结案,不但挽回了政府的损失,也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普法教育,得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要四不要”工作法,做群众的贴心人

    与老百姓打交道时,夏馆法庭时常遵循一套“四要四不要”的工作法,即要和颜悦色,不要冷若冰霜;要心平气和,不要盛气凌人;要通俗易懂,不要照本宣科;要将心比心,不要居高临下。在与群众交流时,他们尽量把深奥的法律术语变为通俗易懂的土言土语,让老百姓对法官有了亲近感,更信任法官,在做调解工作时更容易说服当事人,即使是调解不成予以判决,当事人心里也能接受。

    辖区某村两户人家因林地纠纷产生矛盾,双方争执不下,都跑到法庭去评理。听完当事人的诉说,法官王浩立即联系了该村的村干部,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到现场查看,弄清事情原委后,将双方当事人召集到村委会进行调解,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原则和背靠背的调解技巧,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维护了两家的邻里之情。

    依托地域环境资源优势,服务企业发展

    为服务辖区景区发展,夏馆法庭在宝天曼自然风景区、中原二龙山风景区等设立专门的旅游法庭,安排专人值班,更好地方便游客间处理纠纷,向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游客创造一个舒心、法治的旅游环境,截止目前,已接受游客咨询万余次。

    因辖区内工矿企业较多,且大多是外地老板开发,为了减少企业合同、债务等纠纷的发生,夏馆法庭的工作人员经常送法进企业,提升企业法治经营意识,当有纠纷发生时,会第一时间深入矿区进行调解,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开办企业。

    在辖区内某石材厂诉甘肃省某有限公司为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法庭干警为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远千里赶赴甘肃某地开展工作,为石材厂追回欠款150万元,得到辖区企业和周边知情群众的一致好评。


 

 

关闭窗口